1 题名
1.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应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
1.2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有英文题名,并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1.3题名应避免使用字符、代号、简称、俗称,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1.4一般不设副题名。确有必要时,宜使用区别于主题名的字体或字号排印副题名,或副题名前加破折号“——”。
2 作者
2.1 作者应是对论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或组织,即作者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内容,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2.2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多位作者间用逗号“,”隔开。
2.3 多位作者通常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序,由论文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时须提交该论文单位以及全部作者同意署名变更的书面文件。
2.4 通信作者指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对选题的先进性、首创性、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合理性、结论的可信性、严谨性等负首要责任;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
2.5 通信作者应由全体署名作者在投稿前自行确定,按照国际惯例,未标注通信作者的论文第一作者即为通信作者。
2.6 集体署名时,作者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
2.7 作者工作单位应按照作者署名顺序依次著录,应注明单位全称及所在省(自治区)、市(县)名和邮政编码。
2.8 多位作者分属不同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按顺序分别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后以对应的序号注明工作单位。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同一作者分属不同单位,应按出现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姓名的右上角,其后以对应的序号注明工作单位。
2.9 通信作者应标注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址、邮政编码,为便于读者联系,可以著录通信作者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
2.10 作者特殊身份需标注时,可在论文首页地脚或文末注明,如“本文第一作者王某为×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2.11 英文摘要以英文标注作者姓名和单位。
3 摘要
3.1为便于读者迅速获取信息,本刊研究论著编排摘要和英文摘要。
3.2 摘要是提供论文主要内容梗概的短文,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加评论和解释说明;详略可根据论文的类型、内容实际需要而定。
3.3 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中英文摘要前应分别冠以“摘要”“Abstract”字样。
3.4 研究类论文摘要一般写成冠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一般以200-400字左右为宜。
3.5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研究类论文的英文摘要一般为由“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组成的结构式摘要。
3.6 英文摘要中的中药、方剂、中成药名称及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药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译法为准。
4 关键词
4.1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
4.2关键词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mesh)、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印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选取。
4.3 关键词应为全称,不能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
4.4 每篇论文选取3个以上(含)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例如:中风;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
4.5 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排在行首,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 正文主体
5.1 研究类论文
一般分引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5.1.1引言
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注相关参考文献。一般以不超过300个汉字为宜。
5.1.2资料(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为患者,需注明研究对象和对照者来源及时间范围,明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退出标准(给出依据,并标注参考文献),以及分组方法、各组基线资料等。
2)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研究报告需说明所采用的试验程序是否经过国家的或所在机构设立的伦理委员会的评估与批准, 并注明批准文号。
3) 如果所在机构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作者需说明研究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和世界医学协会最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www.wma.net/en/30publications/10policies/b3/index.html)的相关规定。
4)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来源、动物许可证号、数量、性别、年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和实验中动物处死方法。动物研究伦理指南详见国际兽医学编辑协会《关于动物伦理与福利的作者指南共识》(http://veteditors.org/ethicsconsensusguidelines.html)。
5) 药品及化学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来源、批号、规格、剂量和单位。仪器和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生产者。
6) 实验方法部分应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明确说明各组所采用的干预方法。
7) 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应列出组成药物的名称、剂量、炮制方法、服用方法;针灸及其他非药物疗法,应明确说明所取穴位名称(治疗部位)、针刺方法、治疗频次,或非药物疗法的相关内容,明确疗程。分组对照不应只介绍观察组的方法,而忽略其他组的干预方法。
8) 观察项目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
9) 描述统计学方法时应说明所使用的统计软件的名称及版本号。在进行统计描述时,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如果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在进行参数估计时,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值和标准误表示,如果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表示,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给出最高/最低值;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应明确说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明确检验水准。
5.1.3 结果
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结果应与观察指标对应。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相对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数据的绝对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0),并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用表或图表示时,一般应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图表,但应避免图、表、文字三者内容重叠。
5.1.4 讨论
应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以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或改进意见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进行比较,指出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异同点。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应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
5.2 经验总结类文章
宜简要介绍作者的实践历程,即获得经验的背景;如系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则需有名老中医的简介,以及作者与所介绍的名老中医间的学术继承关系、学术渊源。典型病例的介绍应突出辨证论治过程。
5.3 医案类文章
取材于临床案例,作者评论以“按语”形式表达。医案记录应详尽、准确,包括就诊日期、中医四诊资料及西医理化检查资料(如有)、诊断、辨证思路、治疗过程、结局。按语应点评案中关键点及值得读者借鉴之处。
5.4 理论探讨、文献综述等论文
分别依照GB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及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进行撰写。
6 参考文献
6.1研究类论文均应附参考文献。
6.2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为亲自阅读过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避免引用摘要、简讯等文献。
6.3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
6.3.1 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阿拉伯数字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标注于相关文字后。
6.3.2 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在图注中或图题上标注引文序号,图中不出现引文标注。
6.3.3 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在表注中或表题上依次标注引文序号,或在表中单列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引文序号。
6.4文后参考文献标注
6.4.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6.4.2各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标注的序号左顶格依次列出。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与正文中的序号格式一致。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为“[1]”。
6.4.3每条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
7 基金项目
7.1 基金项目指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
7.2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字样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来源,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7.3 基金项目来源应与项目任务书一致,多项基金间应以分号“;”隔开。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719A10)。同一基金连续资助而有2个编号时,编号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 30273027)。
7.4 基金资助项目的英文翻译以资助机构官方网站发布的名称为依据。
8 致(志)谢
8.1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对该项工作有贡献但又不宜作为作者的人,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8.2 致(志)谢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5号3幢203室 邮政编码:210037 联系电话:+86-25-85552880
E-mail:admin@zxyjhhl.org.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苏ICP备2022043413号-3